日期:2019-11-17
2019年11月16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法云讲堂,学僧云聚,法喜充满。是日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政治学院王建光教授,前来我校开展:“变”还是“不变”,这不是一个问题——文化共同体视域下佛教中国化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展望”暨关于佛教中国化的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心悟法师主持,在教学楼大教室内进行,学僧信众一百余人参加。
主讲人:南京农业大学王建光教授
王建光教授指出:所谓佛教中国化,其本质即是印度佛教的核心价值及其组织形式等不断深入于中国社会生活和精英文化之中,并通过“中国佛教”的思想和形态而展示出其社会价值与文化功能的历史过程。“中国佛教”正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共同体。这种文化共同体的形成,体现了不同文化内涵之“变”与“不变”的统一。
王建光教授风趣幽默地从几个层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共同体。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基本价值:暨爱国民本、和谐秩序、理性道德、积极有为。
二、佛教文化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内在逻辑:暨中华文化有着吸收、学习、包容和变通的传统,“变”与“不变”不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王建光教授对第三点,作为一种文化共同体的中国佛教进行详细解读:
1.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变”:改变、舍止、调整、创新。2.中国文化及其知识分子完成了学术和信仰的转向:儒老与释迦,两种不同文化得到内在地圆融,佛教文化共同体得以萌芽。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是中国佛教文化共同体形成的物质形态;佛教是儒家之外促进民族融合的重要文化力量。4.“中国佛教”的形成是文化共同体形成的思想形态。5.“中国佛教”的文化扩散与传播,体现的是文化共同体的力量,通过上述五种因素进行阐述。
最后,王建光教授旁征博引地进行历史反思与当代展望,也是讲座的第四要点:历史反思,中国佛教“变”与“不变”是统一的、中国佛教既是中国的,又是佛教的、中国佛教是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的佛教,它与中国传统的儒道文化之间有着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当代展望:文化共同体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标准模式和终极形态,而且“时”与“机”的改变,是中国佛教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既面临新的挑战,也有新的机会。同时中国佛教在建设文化共同体中的也担负着构建更大范围、更丰富内容的文化共同体的责任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
讲座由心悟法师主持
王建光教授独特的观点,全新的视角,让学僧们对佛教中国化产生了全新的领悟,更对佛教中国化的影响产生了深刻的认知。同时又教授了我们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对佛法的探究有了更为宽广的见解,参会大众,踊跃提问,收获颇丰,对此次讲座欢喜满满。会王建光参观校园并于斋堂内体验素食,并对杭州佛学院的学生素质,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祝愿希望杭州佛学院蒸蒸日上,能够为佛教中国化的进程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僧材。
部分学生代表踊跃提问
版权所有 © 杭州佛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60号 邮编:
310013 电话: 0571-81022925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6856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