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9
1、现象学与唯识论
玉置知彦
冼立群 译
无摘要、关键词
2、舍勒的现象学佛教与形而上学佛教
欧根·凯利(Eugene Kelly)
张任之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2 欧根·凯利 舍勒的现象学佛教与形而上学佛教.pdf
3、海德格尔与佛教
梅原猛
许鹏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琼·斯坦博(Joan Stambaugh)
附论:梅原猛“海德格尔与佛教”文章评论
第3辑 3 梅原猛 海德格尔与佛教 附论 琼·斯坦博 梅原猛“海德格尔与佛教”文章评论.pdf
4、唯识哲学与沙特之现象学
陈荣灼
郭晁荣 译
【摘要】“瑜伽行派”(Yogācāra Buddhism)之“唯识哲学”是否为一“观念论”(idea1ism)一问题已成为在西方学界中的研究焦点。一种唯识哲学的“观念论解释”,通常企图诉诸《解深密经》中的著名命题“识所缘唯识所现”来证成。事实上,许多当代印度学者便将vijñaptimātra或vijñānavadā译作“观念论”,例如,A.K.ChatterJee就将其关于唯识学之著作标题为《瑜伽行观念论》(The Yogācāra Idealism)。即使是今天之日本学界对于瑜伽行派的一种“观念论解释”仍然是占优势的;但另一方面,上田义文(Yoshifumi Ueda)却坚持一种唯识哲学的“非观念论解释”。而且,于西方学界Lambert Schmithausen与A1ex Wayma也提出了早期的唯识学为“非观念论”之论点,最近Dan Lusthaus声称继承此一进路。
本文旨在厘清上田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与沙特(Sartre)现象学的比较来对之加以阐释。这将不但可以从现象学之角度来证成上田对于护法(Dharmapā1a)之“内境”(internal objects)学说的批判,另一方面同时也指出唯识哲学如何能够帮助沙特克服其“二元论”(dua1ism)之困境。
【关键字】唯识哲学;上田义文;现象学;沙特
5、树如何看我——天台宗和梅洛—庞蒂哲学中的有情与无情
任博克(Brook Ziporyn)
王亚娟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5 任博克 树如何看我——天台宗和梅洛—庞蒂哲学中的有情与无情.pdf
6、对现象的两种解构:德里达的悲观主义、瑜伽行派佛教的乐观主义以及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后果
大卫·R·彭斯加德(David R. Pensgard)
朱刚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6 大卫·R·彭斯加德 对现象的两种解构:德里达的悲观主义、瑜伽行派佛教的乐观主义以及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后果.pdf
7、阿迪·商羯罗与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
苏亚·坎塔·马哈拉那
高燕 译
【摘要】在印度和西方思想中,对意识的哲学研究源远流长。在一种文化架构中所呈现出来的概念模式和分析也许可以通过参照另一种文化中的概念模式和分析而得到更好的审视。在此背景下,研究埃德蒙德·胡塞尔超越论的现象学中的意识观念,不仅因为这是对西方思想脉络中的一个卓越成就的关注而显得重要,还有助于对印度哲学传统尤其是阿迪·商羯罗的不二论(Advaita Vedanta)传统中的相关问题的鉴赏。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相信,现象学对这两个传统都有一个可辨识的共同面向。
这篇文章考察了在胡塞尔的超越论现象学和商羯罗的不二论中并特别注重胡塞尔的“超越论的我”(Transcendental I)和商羯罗的“明证意识”(Witness Consciousness,Sākshi Caitany)都存在着一种类似的关于意识的观念之可能性。在此过程中,这篇文章探讨了印度哲学中的意识概念与现象学的相关性,尤其是与作为任何彻底之知识理论的本质标准之一的纯粹意识概念相关。更重要的是,把不二论对纯粹意识的理解突显为比较哲学领域中的一个主要贡献,有利于交叉文化的比较。虽然指明了他们各自在理解意识之本性的方法上有着巨大差异,本文的探讨最后揭示了商羯罗和胡塞尔的共同论点,即“纯粹意识”从本质上来说对任何认识行为都是基础的、明见的和绝对的。
第3辑 7 苏亚·坎塔·马哈拉那 阿迪·商羯罗与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pdf
8、瑜伽行派中作为生活自身发现的智慧之路
司马春英
陈水长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8 司马春英 瑜伽行派中作为生活自身发现的智慧之路.pdf
9、道元的时间现象学作为当下哲学研究之源
罗尔夫·埃尔贝菲尔德
肖德生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9 罗尔夫·埃尔贝菲尔德 道元的时间现象学作为当下哲学研究之源.pdf
10、心:在藏传佛教中的存在、结构及活动方式——与现象学之比较
维斯拉夫·库尔皮耶夫斯基(Wieslaw Kurpiewski)
秦瑜 译
【摘要】本文按照藏传佛教的学说进路,采用其专业术语,讨论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和噶举派)对心(mind)的阐释。本文讨论的主题如下:
——心及其限定性特征
——识的类别及其认知能力
——识的流动及其相续
——自我在心的结构中的位置和意义
——关于心的冥想法门
文中包括一些对东方传统与西方现象学(胡塞尔和英伽登)的相互比较。它们是针对这一主题的两种不同进路:哲学意义上的冥想和哲学意义上的科学。对东西方关于心的学说进行比较分析,既可以揭示两种传统间的交汇,又可以说明两者间的差异。
第3辑 10 维斯拉夫·库尔皮耶夫斯基 心:在藏传佛教中的存在、结构及活动方式——与现象学之比较.pdf
11、此在中的不性——现象学与佛教净土宗
林克树
谢利民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11 林克树 此在中的不性——现象学与佛教净土宗.pdf
12、印度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两种思考方向中的“感知”概念
M. K. 玛霍特拉
陈伟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12 M. K. 玛霍特拉 印度哲学与胡塞尔现象学——两种思考方向中的“感知”概念.pdf
13、胡塞尔哲学与佛教哲学中的自我与生命
山口一郎
李云飞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13 山口一郎 胡塞尔哲学与佛教哲学中的自我与生命.pdf
14、东亚人的宗教一神话态度与胡塞尔现象学
金相基
韦海波 译,钱立卿 校
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14 金相基 东亚人的宗教一神话态度与胡塞尔现象学.pdf
15、日本绘画与禅宗的比较现象学
克莱伦斯·舒特
吴洲 译无摘要、关键词
第3辑 15 克莱伦斯·舒特 日本绘画与禅宗的比较现象学.pdf
16、书评:悦家丹《佛教现象学:一项对佛教唯识学与(成唯识论)的哲学研究》
亚历山大·迈耶
张琳 译
无摘要、关键词
版权所有 © 杭州佛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60号 邮编:
310013 电话: 0571-81022925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6856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