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佛教的印度根源: 来自最古老的汉译本《大阿弥陀经》的见解(下)

从阿閦佛到阿弥陀佛净土思想的演变相反的,描述阿弥陀佛事业的经文通常被现代佛教徒视为呈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阿弥陀佛的寿命据说是无限的(正如他的另外一个名字所指示的,无量寿),重生在他的领域被认为(特别是在净土真宗)不是由于自己的优点,而是由于阿弥陀佛的恩典。所有修行者都被同化为“菩萨”,而获得阿罗汉的可能性-无论是在极乐世界还是其他地方-已经从视野..

发布时间:07-16

净土佛教的印度根源: 来自最古老的汉译本《大阿弥陀经》的见解(上)

印度早期大乘:菩萨道也许在公元前一、二世纪左右,对于佛(发现自己道路的人所经历的觉醒)和阿罗汉(遵循佛陀教导之路的男女所经历的觉醒)的描述的差距开始扩大。更具体地说,当佛陀被描绘成越来越荣耀的术语时,真正生活着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阿罗汉的地位在下降。在这样的环境下,很有可能把阿罗汉说成是一个次要的精神目标,远不如佛陀所达到的无上正等正觉的经历。不出..

发布时间:07-11

《唯识研究》(1-7辑)

《唯识研究》简介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为大乘佛学之集大成者。传来中国后对中国哲学,特别在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方面影响甚大。近年来教内与学界日益重视对唯识学的研究,既有对古典理论做进一步的发掘与整理,更有超越传统模式从现代心理学、哲学、科学等角度同唯识学做比较性之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唯识学的内涵与意义。《唯识研究》年刊属于“东方唯识学研究会..

发布时间:07-07

佛寺鸣稚:关于犍稚功能与制作的戒律术语(下)

三.根本律流传的五种犍稚源于上文所述的打坐犍稚,梵本《说戒事》一共规定了五种不同的犍稚及其功用。这段梵文承载了若干难得一见但又十分晦涩的犍稚术语,而在其它戒律系统的布萨文献中却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文字,比如: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法护部的《四分律》、以及彌沙塞部的《五分律》。也就是说,只有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的梵文和藏文版《说戒事》在开篇部分流传下来一..

发布时间:07-05

佛寺鸣稚:关于犍稚功能与制作的戒律术语(上)

在佛教寺院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把作息时间、僧伽法事或突发情况等及时传达给僧众,这是僧团内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根据传统,在履行这项工作时,除了鸣鼓或吹海螺之外,还有一种称为“ 犍稚”的敲击法器也被经常使用。本文以讨论梵语 gaṇḍī 的词源为切入点 (第一章),进而归纳梵文、巴利文、藏语和汉文佛典中有关“犍稚”的资料,探究该法器的各种功能及其制作材料和使用范..

发布时间:06-30

版权所有 © 杭州佛学院    地址:杭州市西湖区法云弄60号    邮编: 310013    电话: 0571-81022925
备案号:浙ICP备2021006856号-1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浙(2022)0000093

邮箱:hangzhoufxy@126.com